週日帶喬寶貝去黃江的市區晃晃, 

突然看到一家針對0-3歲寶寶啟蒙教育的機構, 

我和simon很好奇.... 

走進去一探究竟.. 


進去後, 裡面的老師很親切, 教室也很乾淨,

她們和喬寶貝第一次接觸後,

發現她的一些反應後,
 ((也就是之前講的陌生焦慮))

老師們便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:喬寶貝一定是剖腹產的小孩~

 那一剎那‧‧‧‧
我和Simon都覺得很神奇......




接著我們上了二樓的教室,

裡面有3個baby, 加上喬寶貝一共有4個baby, 

年齡都差不多
.... 


接下來的45分鐘, 除了簡單的親子互動外, 跳舞 , 

做體操加強baby身體上一些器官功能,

還教導baby認東西, 玩玩具,收東西等等,

但是, 最主要是想透過群體遊戲來增加baby的社會化程度,


在課程中Simon發現‧‧‧

喬寶貝的社會化程度很低, 

主要是因為太怕生, 而且不夠主動,

和別的小baby都不一樣...

為了怕她以後會變的很孤僻, 

他想讓她報名參加這個課程, 

以後他都要陪同她一起來上課.... 


課程一期是36堂課,每堂課600元台幣//45分鐘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回去後上網查了一下啟蒙教育的資料,

發現心理學家將baby遊戲的社會化發展分成六種,

1. 無所用心的行為: baby並沒有在遊戲, 只是注視暫時引起他們興趣的事情,

如果沒有發生令人興奮的事情, 就會選擇玩弄自己的衣服或站在一旁發呆,

甚至是亂跑,
這將是社會化程度最低的一種。


2. 旁觀者行為:把大部分的時間都拿來觀察別人遊戲,自己不參與別人。


3. 獨自遊戲:一個人專心的玩自己的玩具, 不與旁人發生關係, 也不參與別人,

自己一邊玩一邊自言自語。


4. 平行遊戲:幾個baby一起玩, 他們之間的距離雖然很近,卻沒有交集,也不一起合作,

雖然會相互模仿, 但是卻無意支配別人的活動。


5. 聯合遊戲:共同參與遊戲, 彼此有交流,但僅只是根據自己的意志在遊戲。


6. 合作遊戲:是一種有規則有組織的遊戲, 甚至還有人當首領的共同活動, 

它有明確的目的, baby在遊戲中服從首領的指揮,

按照自己的角色去完成任務, 這是社會化程度最高的遊戲。 


雖然1歲半的baby都只會做一些象徵性的遊戲, 

但是, 好的遊戲會影響baby的情感、社會行為、身體、智能和語言各方面的發展,

也有助於發展他們的自尊心、好奇心、協調、獨立自主和自我引導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這個機構的課程分為孕育課程、母嬰課程、探索課程、啟蒙課程等等,

10個多月的喬寶貝現在正屬於探索課程的範圍,

原本我一直想在她1歲半時送她去學鋼琴或畫畫,

不過, 看來似乎不太適合‧‧‧

必須先完成探索課程→啟蒙課程, 

接下來才適合上音樂//科學//數學或英文等課程...


今天我學到一件事‧‧‧

孩子的成績如何並不重要,

她的人格發展是否健全才是最重要的‧‧‧


~共‧勉‧之~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li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